日籍华人返乡潮:东京小屋到老家高铁站的二十年
日籍华人返乡潮:东京小屋到老家高铁站的二十年
2003年,东北的王叔还在村口抽着“红塔山”,跟邻居念叨谁家孩子又托人去了日本,说是嫁了个本地工厂的小老板。那会儿,村里但凡有谁能混出一张日本护照,全屯子都得来吃顿饭,气氛堪比过年。彼时中国刚刚入世,电视里播的是“中日友好”,可私下里没人不羡慕——“你瞅瞅,人家能在东京买房!”
那阵子,大连、青岛、温州沿海一带,不少家庭把全部积蓄都砸进了孩子留学梦,有些甚至卖掉祖宅,只为凑够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亲戚去大阪开拉面馆,一天干仨小时洗碗工再加夜班清洁,据说一个月下来也就攒两三万日元。苦是真苦,可想起国内的工资条,也只能咬牙坚持。
我表舅妈当年就是这么熬出来的,她说:“晚上回出租屋,就盯着那本暗红色护照发呆。”头几年真以为自己抓住了命运尾巴——只要拿到身份,就等于翻身农奴把歌唱。但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公司裁员像割韭菜一样利索,“外来户”永远排最前头。不管你多拼,都进不了核心圈子。
我记得有一年春节,我爸给远在神户的小姨打电话,那边传来微弱的鞠躬声和一句生硬中文:“新年快乐。”她说自己住的是28平米公寓,每个月房贷合人民币两万多,“窗台上种棵葱都嫌挤”。她没敢提孤独,但电话这头我们心知肚明:哪怕满城樱花盛开,也抵不过腊月夜里的饺子香。
后来小姨回国探亲,被高铁速度吓了一跳。从沈阳北站坐动车去大连,还不到两个小时。“以前从老家倒火车,要晃一天一宿,现在扫码买票,比便利店还方便!”她忍不住感慨。当初拼死离开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心底最柔软的一块土壤。
不过现实没那么简单。一位曾经办移民中介的大哥告诉我,当初很多人为了换取日本国籍,把中国户口注销得干净利落。“签字的时候手抖吗?”他笑着摇头,“觉得是走向世界,其实也是切断退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九条,自愿加入外国国籍者自动丧失中国国籍。这话搁二十年前听起来很遥远,现在却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坎。普通华裔想重新申请恢复中国身份?手续繁琐、审核严苛,而且极少有人成功。据上海某涉外律师透露,这类案例每年至多几十起,多数还是特殊人才或重大投资者(见2021年度公安部涉外政策答复)。
更扎心的是身份认同问题。我去年碰到个叫李雪子的姑娘,在横滨出生长大,一口流利关西腔日语,却对父母故乡只停留在照片和春晚印象。“我爸总让我背唐诗,可学校同学叫我‘中华娘’,意思就是半路出家的异类。”李雪子暑假第一次随父母回山东探亲,看见街边煎饼摊直愣神——扫码支付、无现金社会让她倍感陌生;而周围人的热情寒暄,她反倒招架不住,只会傻笑点头。这种夹缝中的滋味,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吧。
不少第一代移民到了退休年龄,更想叶落归根。但回来后发现语言变生疏,人情世故也跟不上趟。我隔壁楼王阿姨,就是90年代嫁去名古屋,如今60岁回来养老,总抱怨医院挂号太复杂、不习惯用手机缴费。有次社区医生上门体检,她愣是听不懂几句方言问候,只好尴尬地递上一盒从羽田机场带来的糖果,以示感谢。旁观的人看着唏嘘,却也无可奈何。
网络上议论纷纷,有批评声音指责这些归侨“墙头草”——国家穷时跑出去,如今看到机会又往回钻。不过也有人理解他们的不易,说到底血缘割不断,再冷漠也是自家骨肉。这种争论其实早有先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东南亚归来的侨胞安置问题就闹过不少风波。《福建日报》1958年的一则报道提及,当时泉州迎接归侨时专门成立服务组,为他们解决住房与就业,但部分本地居民担忧资源分配,引发摩擦(参见福建省档案馆资料)。
至于那些靠信息差做跨境电商发财的人,是极少数幸运儿。有个温州朋友原先帮日本药妆店代购,用微信朋友圈卖货,两三年内攒下一套杭州江景房。他调侃自己是“中国制造”和“日本品质”的搬运工,但更多昔日在海外漂泊多年的人,没有学历优势,也缺乏新技能,很难融入飞速变化的新环境。他们像河滩上的鹅卵石,被水流冲刷光滑圆润,却再找不到原来的棱角分明。
还有件趣事值得一提:2017年底,北京朝阳区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70岁的老太太,据护士悄悄讲,是当年来自吉林延吉的新娘,在北海道生活四十余载,此番重病返乡寻根。不识汉字已久,与院方沟通全靠女儿翻译笔谈,偶尔蹦出的几个东北词让医护哭笑不得。“人啊,到最后还是想着自己的炕席热。”
至于未来政策如何调整,目前官方态度依旧明确:欢迎真正能贡献力量的人才,对纯粹追求福利或投机心理持谨慎态度。而对于普通归侨,则需按规矩一步步走流程,该审查就审查,该等待就等待。如公安部2022年度涉外管理会议纪要所述:“公平、公正、透明原则下推进绿卡审批工作。”
末了,我妈每次聊起小姨,总爱叹一句:“出门容易,回家难。”饭桌上的油泼辣椒还冒烟,小姨视频那端已经天亮,又是一场异乡人的晨曦奔波。世界变快,我们却常常被困在自己的选择里,无论是哪一本薄薄证件,都承载着沉甸甸的不确定与期盼罢了。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信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福建日报》1958年第7期、《公安部2021-2022年度涉外政策答复》、《上海市涉外律师协会内部简报》。
热点资讯
- 2025-07-06韩娱圈“被遗忘女团”含泪逆袭夺冠,成员激动“跪地”感谢支持
- 2025-08-04乾隆求诊,黄元御把脉后痛哭称没救了,乾隆却大笑道:重重有赏
- 2025-08-05吴谨言产后复出为何成娱乐圈最大悬念
- 2025-08-06水瓶座桃花爆发期攻略来袭事业爱情双赢秘籍快收好
- 2025-07-09亳州市足球小将将代表安徽出征国赛总决赛
- 2025-07-18中国双航母刚返航,俄罗斯海军出兵四大洋,中俄接力突破西方封锁
推荐资讯
- 北京小庄社区九和养老服务驿站:家门口的幸福晚年
- 朱元璋为大明设计的完美系统,为何会因一个儿子的死而彻底报废?
- 侯明昊主演4部「待播剧」,女主/谭松韵/娜扎/卢昱晓,你期待哪部
- 10万出头,宜商宜家,20款迈腾330TSI还值吗?
- 天津海葬办公室 天津单独租船海葬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