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定投宽基未必稳赢,增强策略有优势,多元配置更稳健

定投宽基未必稳赢,增强策略有优势,多元配置更稳健

发布日期:2025-09-11 10:05    点击次数:163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纠结:是不是只要定投那几个所谓“大盘宽基”指数基金,账户就能以“佛系躺赢”的姿态收割市场红利?不少人都说,别瞎折腾,沪深300买起来,闭眼坚持三五年——回头账上肯定有收获。听起来很有道理对吧,可问题是现在的市场已经不是老一套“大而全”就能吃遍天的年代了。定投宽基就好?真要这么简单,那基金经理、量化团队都下岗了你说对吧?实际上,市场切换时,那些只死守单一宽基的朋友,往往发现别人盆满钵满,而自己收益平平甚至跑输通胀。这不是我瞎说,书里就拿数据“啪啪打脸”了!

这几年身边不乏这样的案例。2023年有小伙伴信誓旦旦只买沪深300,结果中证1000和国证2000上演“逆袭大戏”,涨得飞起,还真不敢下场,怕“踩雷踩坑”。等到2024年,又赶上基金圈刮起“增强策略”的风口,说这东西又带主观又加策略,风险一定爆表,还是纯被动吃得安心。其实更像“刻舟求剑”:牛市追宽基、风格切换又吐槽鸡肋,增强策略怕风险,行业指数嫌波动,新思路但凡冒个头就被扣上“复杂”、“麻烦”的帽子。说白了,典型的“三不管”地带,谁也不碰,结果市场涨它的,你空观也只能望眼欲穿。

讲真,这种“指数基金就=宽基”的观念,现在已经被证实太保守、太单一。书里的金句把话挑明,宽基就像你投资组合的压舱石,确实重要,但压舱石不是轮船的全部,船舱里只装大米也不靠谱,总得多样配置嘛。就拿公开数据来说,最近五年A股风格切换比过去快了一倍,宽基每次轮动能落后优势指数15%-20%。这也就解释了为啥有些基金老司机——明明都走定投路线,赚钱的跟不上别人跑得欢。你说,宽基是不是画蛇添足?还是加几把武器才更踏实?

再说增强型指数基金,为啥总有人看不上,觉得主观策略是“风险加码”?其实很多人被“增强”这俩字唬住了。觉得只要不是纯被动,就一定是操盘手瞎折腾。但你去看数据,过去三年,不论A股还是美股,增强型宽基年化收益比纯被动多出1-2个百分点。关键还跟踪误差小,没啥额外波动。有人不服气,说理论归理论,实际可不要翻车。但书里举了直白的案例:有投资者同时买了沪深300纯被动和沪深300增强,三年后赎回,增强多赚9%,最大回撤多额外的1.5%。你说这是不是“锦上添花”?如果不是,那投机算什么?

讲到这里,问题就显出来了。不管宽基还是增强,很多人对“新思维”理解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把新东西当作高风险、专业玩家专属——觉得只要沾上什么行业、因子、策略就麻烦。其实啊,新思维不是让你一头扎进高波动、乱舞刀的洪水里,只是帮你在压舱的基础上多加几道防线。书里举了个“低波动策略指数”,就适合胆子小、稳健型投资者,有的指数年化收益高3%,最大回撤还低了4%。不是新手玩不起,而是新手更应该学,会用,无须觉得做多元配置就等于压错宝。

展开说,《指数基金投资新思维》把当前主流指数基金分成三层:基础层、策略层、场景层。不是非宽基不可,也不是一管到底。从根上说,基础层还是宽基基金,它覆盖面广,像沪深300、中证500、纳斯达克100你都懂,对吧?宽基的好处暂且不必赘述,就是稳,长期收益不赖。但书里劝你可别“一根筋”,别只盯一只,像是投资组合里放三只不同宽基,风险分散,收益也上去了。你看数据吧,2019到2024年,三宽基组合最大回撤低6%,收益高18%多,单一宽基就被比下去了,很实在。

再看策略层,增强型和因子型来了。很多人提了就怕,说“策略”两个字好像自带炸弹,但实际是为宽基加点佐料。比如基金经理会微调权重,只要不跑偏主线就行。还有因子型,专挑“低波动、高分红”的股票,天生带点防御。而这种策略,不仅比纯宽基多赚点,还能帮新手练胆。你信不信,过去三年中证500低波动年化收益多3.5%,最大回撤低5.8%。这不是强行创新,而是有数据有逻辑的优化,想“慢慢赢”不香吗?

场景层就有点“进阶玩家”风格了,行业指数和主题指数都在这儿,比如消费、医疗、新能源等。说实话,这一层波动大,弹性也高,适合专门抓机会的配置。但新驱动下不是叫你无脑跟风,而是看数据、看估值,不到景气点坚决不上,谁说新思维等于追涨杀跌?比如最近新能源低估你可以考虑,等行业景气谢幕及时止盈,不用在高位硬扛。还是那句话,这类基金最大回撤有时能到30%、50%,这点书里也没藏着掖着。新手别贪心,配置控制在十分之一以内,安全第一。

讲到新手实操,“策略型指数基金”怎么挑选?书里教了三步法,门清得很。第一步,名字里得有策略关键词,像增强、低波动、高分红、价值这些,不是瞎起名字就算。比如华泰柏瑞中证500低波动,易方达沪深300增强这种;二步查合同说明书,看里面到底怎么操作的,是用量化模型细选,还是权重微调,还是只喊口号忽悠?有的说“积极管理”,没细节的要你警惕。三步查业绩和误差,别只看净值,得看三年收益比对应纯宽基高,误差小于1%。数据不能骗人,“纸上谈兵”不靠谱;像某沪深300增强,年化收益9.8%,对比宽基8.2%,误差才0.6%。严格按套路出牌,真正的优质策略基金不用怕。

说到底,新思维不是把传统“扔进垃圾桶”,更不是让你丢掉安全感去市场“跳火坑”,而是在你信任的宽基基础上加点料,把收益和风险做得更均衡。书里打比方,吃饭不能只吃主食吧?蛋白质、蔬菜得跟上。新手千万不用自我否定,先加一只低波动或高分红因子基金,慢慢摸索也行,不用一下变身“投资高手”。

如果你连行业轮动、多因子的复杂玩法都觉得头大,其实也别焦虑。最实在的新手用法就是“小步前进”:优先选择“低波动”“高分红”这类防御型策略。它们波动比宽基还小,收益反而稳点,能真给新手建立信心。你看近五年,“沪深300+中证500低波动”组合,年化收益比纯宽基高2.8%,最大回撤低4.3%。这数据放哪儿都硬气。别老想着一步登天,先走得稳了,再慢慢领略市场多元的风景。

总之,读过这本书,还真的颠覆不少人的投资习惯。明明都是为了靠指数基金安心赚钱,为什么有人能多赚一截,有人长期白折腾?答案其实就藏在“配置思路”里。别把宽基奉若神明,也别因策略基金复杂就关门谢客,新思维并不会让你冒更大风险,反而是有理有据地帮你避坑、分散、提升。之后如果你还好奇啥时候该切换宽基、策略型比例,对应经济周期选啥指数——这事下篇会详细给你讲讲。

看到这,回头想想你自己的基金配置,是不是也留下了升级的空间?欢迎你留言聊聊,“你投资指数基金时最大的担忧或者迷惑在哪里?”一块来探讨下,没准下次评论区就能跨界解答了呢。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