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少将忆老山战役:一天伤亡两千人,至今破不了中国军队一线战术
1984年7月12日这天,老山那地方可谓炸开了锅。
越南那头一下子搬来四万号精锐,瞄准了渭川高地,恨不得一鼓作气把主导权抢回来。
天刚亮,阵地上炮声像炒黄豆一样连起来,越军一窝蜂地往阵地冲。
气势汹汹,喊声震天,谁能想到,就这么一天,这些精锐里头,竟然倒下了两千多号人。
现场惨烈得很,地上横七竖八,没人敢多看一眼。
当时越南军队里有个狠角色,叫黄丹,少将,打仗不是头一回。
老山那一仗刚开打时,他在后方带着参谋本子研究地图,想着这回不一样,咱们有准备,早早占了地利,吃不了多大亏。
结果消息传来,他整个人都傻了:前线一天损失那么大,怎么也想不通。
走到前沿阵地,士兵们一个个脸色煞白,地上血迹斑斑。
他心里直打鼓,捏了一把汗,差点把帽檐都揪下来。
黄丹自个儿在心里骂道:“照这打法,越南娘们都来不及生娃!”这不是自嘲,而是实打实的疼啊。
黄丹一看这架势,这要是再瞎莽,估计人都得打没了。
他不跟解放军硬刚了,直接一拍脑门改了打法。
让部队别成片地冲锋,各自分成小分队,灵活穿插,挖战壕、钻洞藏身,靠山吃山,藏在岩缝里。
你解放军炮火再猛,炮弹砸下来,老子钻缝里让你炸不着。
队伍里当兵的心里踏实了点,活下来的概率高了不少。
黄丹这波调整,不少士兵后来都逢人就说,少将救了命。
不过,说到底,黄丹这心里头就跟猫抓似的。
打完仗后,回忆起来,他直摇头:“中国军队那一线炮兵战术,我们到现在也没整明白!”他心里头苦啊,啥叫一把辛酸泪?
这算一个。
其实老山那地方,不是头一回打仗,历史上没少折腾。
那年头,中越之间就像亲家成了仇家,老死不相往来。
越军觉着自家兵多地熟,仗打起来肯定能压住解放军。
谁晓得人家解放军一上来,三下五除二,法卡山、扣林山都给收回来了。
越军憋着一口气,要不是下了死命令,四万人还真不敢往前冲。
有意思的是,越军仗打得凶,也聪明,没少琢磨法子。
松毛岭一仗吃了大亏,接着想出个新招:掘壕延伸。
说白了,就是挖长长的交通壕,五十四公里,想把解放军阵地一刀切开。
炮弹三天两头地扔,搞得人心惶惶。
越军还不死心,调兵往清水河聚,想从侧面捅一刀。
解放军也不是吃素的,那会儿南京军区第1军,傅全有带头。
步炮协同,打法溜得很。
你打来我守着,你退我追着。
特别那天,越军炮弹像不要钱似的扔,八千多发,把一座三百多平米的山头给削了好几米。
战士们窝在阵地里,趁着地形有利,数次顶住对方进攻。
越军一波又一波上,结果人家解放军打得滴水不漏。
山里头,谁也跑不了,越军一个个撞到枪口上。
越军其实聪明是聪明,心里也急。
分兵成小股,想着分散解放军注意力,结果自家配合不上,步炮协同半拉子工程。
你喊打了,我还没准备好。
等冲上去,一看人家阵地反应又快,火力又准,刚集合就给打散了。
解放军那边,人炮合一,百毫米迫击炮,光一天就能打出三百发,后续部队压根靠不上前面。
越军前面冲,后头跟不来,阵型很快就粘糊一团,哪有希望。
再说伤亡,越军打光了家底,三个师,十几个团,死伤抬不完。
主力356师都快报废了。
黎仲迅在背后拍着桌子,气得胡子都直了。
上头一看,赶紧全国总动员,拼命往北部边境送人送枪。
越南内部其实也乱,经济早已熬不住,十年黄金发展期眼睁睁地浪费掉。
一个师傅带出来的徒弟,学了点皮毛,真要过招,还是差一截。
黄丹后来坐下来喝茶,跟老下属唠嗑,唉声叹气:“中国炮兵那股劲儿,咱们就是吃不透。人家咋能准成那样?”那一刻,他不服都不行。
有时候,战场比的不是人多,而是脑瓜子转得够不够快。
解放军一招一式,变化那叫一个灵活。
你刚摸懂点门道,人家又玩新花样了。
就像下棋,不怕对手厉害,就怕人家不按套路出牌。
说老山轮战,十年下来,打得两边都元气大伤。
中国守住了老山,越南丢了朋友还丢了好几年光景。
你说解放军厉害吧,真是靠着一线战士扛下来。
那些当兵的小伙子,白天埋着头挖战壕,晚上点着灯检查装备,困了就在战壕里靠着打个盹。
炮弹飞来,泥土都能砸到头顶。
他们有时候嘴里还开玩笑:“炮弹一轮,咱们又大保健一回!”乐观归乐观,心里其实都悬着,谁都想多活两天给家里捎个信。
老山的风,吹得人脸生疼。
前线的伙食,水煮白菜加咸菜,能吃上热饭已经算烧高香。
战士们嘴里不嫌苦,背地里都在咬牙坚持。
越军那头也一样,老兵顶在第一线,谁都不想当逃兵。
枪林弹雨里,两个民族的孩子都成了硬骨头。
说到底,这仗打得谁都累。
越军想不到,解放军的阵地就跟钉子户似的,死活撬不动。
黄丹回头一看,心里五味杂陈。
他不是没想过赢,可胜负不靠一腔热血。
老山一仗,是中越两国真正的较量。
你以为是你强我弱?
其实就是看谁能扛,谁能变。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越南人跟着中国人学了不少,可真要玩战术,还是差了口气。
解放军能赢,靠的不光是子弹和炮弹,那是点子多,脑子灵,兵心齐。
越军外强中干,真要硬碰,每每栽跟头。
老山这一仗,战场上的烟硝味都能呛进骨头里。
打完了,大家都带着疤走下山,谁还不想回家抱抱娃,跟老母亲说声“我回来了”?
战场不是电影,没有英雄光环,只有一身土和汗。
黄丹再厉害,也只能站在阵地边上发愁。
他心里明白,真正厉害的,是那帮在前线扛着、默默无闻的兵。
过去的仗打完了,故事还在流传。
老山的石头,可能早已被炮火磨圆了,可那些故事,永远不会消失。
有人问,老山到底留下了啥?
除了伤疤和勋章,还有一段让人心里发酸又佩服的历史,有血有泪,也有一丝带着火药味的无奈。
本文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杜绝低俗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点资讯
- 2025-07-06韩娱圈“被遗忘女团”含泪逆袭夺冠,成员激动“跪地”感谢支持
- 2025-08-04乾隆求诊,黄元御把脉后痛哭称没救了,乾隆却大笑道:重重有赏
- 2025-08-05吴谨言产后复出为何成娱乐圈最大悬念
- 2025-08-06水瓶座桃花爆发期攻略来袭事业爱情双赢秘籍快收好
- 2025-07-09亳州市足球小将将代表安徽出征国赛总决赛
- 2025-07-18中国双航母刚返航,俄罗斯海军出兵四大洋,中俄接力突破西方封锁
推荐资讯
- 三流演员穿越成王府妾室,尽职守则却陷深坑,悠闲生活成奢望
- 四家低价科技股最新行情盘点:资金流动、机会与风险怎么看
- 老旧小区管道螺旋缠绕修复
- 10万出头,宜商宜家,20款迈腾330TSI还值吗?
- 吴艳妮现身书亦烧仙草见面会,与粉丝共品皱叶甘蓝果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