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财富定义已变!全球疯抢有色金属,中国已落子两步关键战略

财富定义已变!全球疯抢有色金属,中国已落子两步关键战略

发布日期:2025-11-21 22:14    点击次数:163

短短一年时间,全球金价银价突破40年尘封纪录,铜价、铝价、稀土股价更是全线飞天。 当全球货币踏入暗潮汹涌的风暴,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中这些古老的元素,突然成为左右历史周期的关键? 这难道是财富洗牌的前兆?

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更惊人的事实,今年以来,不只是金银双手打破历史纪录,有色金属同样迎来狂欢,铜价上涨20%,钴价暴涨100%,铝价创下11个月以来的新高。 那些我们初中就耳熟能详的元素周期表“老熟人”,正被资本疯狂追捧。

更反常识的是,就在AI和科技股风光无限的2025年,一个看似“老掉牙”的行业——有色金属,竟然悄无声息地跑出了超过60%的涨幅,板块内10家公司股价直接翻倍,50多家涨幅超过六成。

这场金属涨价潮,本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资源重构。 全球关键矿产供应链竞争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美国将铜列入关键矿产清单,欧盟推出47个战略项目清单,中国则加强对战略矿产的出口管控。

与过去各国争抢石油、煤炭等能源矿产不同,本轮全球抢矿大战的焦点是锂、稀土等“产业矿产”,这些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新材料等前沿科技的基石。 财富的形式正在从化石能源向新兴产业核心原材料转变。

高盛预测,未来两年全球铜价可能突破每吨11000美元。 按等重计算,铜价将比油价贵20倍以上。 金属的战略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

铜成为AI时代的“新石油”。 世界顶级金融机构高盛指出,未来铜将和石油、天然气一样,成为大国必争的战略命脉。 支撑这一论断的,正是AI革命带来的恐怖电力需求。

高盛预测,未来数年,一家头部AI企业的用电量可能相当于一整个中等国家的用电量。 欧美老旧的电网系统难以承受这种压力,必须重建电网——而建电网最核心的材料就是铜。

白银的涨价逻辑不同于黄金。 黄金有全球央行增持托底,而推动银价暴涨的核心因素是光伏产业。 光伏组件的银浆需要大量白银,未来光伏产业对白银的需求将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左右。

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每年需要白银4.8万吨,但实际产能只有3.4万吨,存在1.4万吨的巨大缺口。 世界白银市场已经连续五年供不应求。

钴被称为“新能源和AI产业的关键先生”。 全球66%的钴用于动力电池生产,而作为新能源电池大国,中国的钴需求量占比高达87%。

更为关键的是,5纳米AI芯片的制造也离不开钴。 假设世界上所有钴突然消失,新能源汽车将集体报废,手机会变成板砖,AI系统也会瘫痪。

正因为这些金属是工业革命的“命脉”,一场全球性的资源博弈已经打响。 2025年7月,美国宣布对进口铜加征50%关税,引发全球铜期货价格立刻暴涨10%以上。

资源民族主义在全球抬头。 非洲54个国家中,近一半已经对金属出口实施管制或禁令。今年2月,世界钴矿第一大国刚果(金)宣布限制钴出口;9月,印尼格拉斯伯格铜矿因自然灾害停工,导致27万吨铜从全球市场“蒸发”。

这一切的背后,还有一场更隐秘的货币危机在推波助澜。 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美元持续贬值,各国央行纷纷转向黄金、铜等硬资产。 这种“去美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让金属之争愈演愈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有色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 到2035年,我国锂、钴、镍等新兴战略性矿产需求将较2017年增长数倍,战略性矿产对外依存度将持续达50%~70%。

面对激烈的资源博弈,中国早已布下两步大棋。 第一步是全球战略布局,锁定资源支点。 在秘鲁,中国投资廷塔雅等项目,使秘鲁成为中国稳定的白银供应基地。 在非洲,比亚迪、宁德时代、紫金矿业等中国巨头纷纷布局锂矿、钴矿。

在东南亚,中国拿下多个镍矿、铝矿项目,迅速扩大全球资源份额。 这些布局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优势产业提供了海量有色金属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推动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资源、能源领域深度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国家层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确保双方在资源共享、技术合作、资金支持等方面实现长期稳定合作。

第二步是深耕国内勘探,挖掘本土潜力。 今年7月,中国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探明全球最深的工业铀矿。 9月,辽宁大东沟发现世界级金矿,资源量近1500吨。

在四川、青海、西藏、新疆四省区,中国勘探出一条长2800公里的“亚洲锂矿走廊”,资源潜力超3000万吨。 中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飙升至16.5%,排名从第六跃升至世界第二。

2025年,国资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将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方案提出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国资委推动央企和地方国企成为找矿行动主力军。 紫金矿业、中国五矿等企业在国内外的资源布局,正为保障中国有色金属资源供应打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