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大玩平衡术:中东基建引中美争夺,究竟打什么算盘?
沙特阿拉伯,这个中东举足轻重的国家,在基建选择上正上演一出引人深思的戏码。它一方面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合作火热,中东地区诸多基建项目有中国身影。另一方面,沙特又转身与美国、印度等国联手,积极推动IMEC(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大型基建项目。这种看似“两边下注”的姿态,究竟透露出沙特怎样的国家战略,以及对全球格局的深层考量?这些信号值得我们细细解读。
沙特与中国的合作并非偶然。自2010年代起,两国关系便持续升温。中国作为沙特石油的最大买家,在202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基建团队在沙特沙漠中,硬生生建成了麦加轻轨铁路,这展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沙特自身也深知,摆脱石油依赖,实现经济多元化,是“2030愿景”计划的核心。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恰好与沙特的转型目标高度契合。2024年,沙特从中东地区获得的投资高达390亿美元,比前一年翻了一倍多,其中不少港口和基础设施项目都有中国公司的参与,比如阿布扎比港和哈马德港。
沙特还加入了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去年3月,中国成功促成了沙特与伊朗的和解协议,这让沙特感到中国在稳定地区安全方面能够发挥作用,减轻其对伊朗威胁的担忧。
然而,沙特并没有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去年9月,在新德里G20峰会上,沙特签署了IMEC的谅解备忘录。这个由美国主导的基建项目,参与方包括美国、印度、阿联酋、欧盟、法国、德国、意大利。IMEC旨在建设一条从印度经海湾地区到欧洲的贸易走廊,初步估算总投资在200亿到300亿美元之间。
这条走廊规划为铁路连接印度和阿联酋港口,随后陆路穿越沙特、约旦,抵达以色列的海法港,再通过海运抵达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或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港。沙特选择IMEC,其核心考量在于战略平衡。沙特深知自己是美债大户,持有巨额美国国债,因此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经济转型,不止靠石油
沙特“2030愿景”驱动其经济多元化,摆脱石油依赖,促使其对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产生强烈需求,并吸引多方参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自2017年上台后,便积极推动这一愿景,核心目标是经济转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这一愿景高度契合,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包括沙特,投入大量资金,参与港口和铁路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团队曾在沙漠环境中成功建设麦加轻轨,展现了其基建能力。
2024年,沙特从中东地区获得的投资大幅增长,其中不少项目有中国公司的参与。沙特对IMEC的参与,也是出于将其打造为区域物流枢纽的考量,旨在连接亚洲与欧洲,提升贸易效率。IMEC承诺能显著缩短运输时间40%,成本降低30%。
它还能与沙特如“新未来城”等本土大型项目相融合,以吸引更多外部投资。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船事件曾让全球贸易秩序混乱,IMEC这条陆海结合的路线能有效减少对苏伊士运河的依赖。沙特王储在视察新未来城时,强调了太阳能和零碳目标,IMEC也能融入这计划。
安全为先,大国平衡术
沙特在基建选择中,将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平衡置于核心地位,寻求通过与不同大国的合作,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沙特深谙在中美竞争中的立场选择至关重要,不愿过早或过度倾向任何一方,寻求“两头沾光”。美国在军事和技术领域的承诺,比如提供F-35战斗机、MQ-9无人机和精密导弹等先进武器,以及民用核技术支持,对沙特国防力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沙特认识到,其巨额美债持有量使其无法忽视美国的利益和影响力。
中国成功斡旋了沙特与伊朗的和解,但沙特仍认为美国能提供更具约束力的“北约式安全保障”,以应对地区潜在威胁,比如伊朗及胡塞武装。沙特加入中国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体现了其在多边框架下的积极姿态。
同时,它又通过IMEC强化与西方盟友的联系,展现其战略自主性,不被任何一方绑死。沙特在去年9月仍与中国签署了500亿美元的金融协议,继续在中东推动“一带一路”项目,这进一步证明了其战略自主性。
中东风云,项目遇阻
尽管战略意图明确,但中东地区持续的冲突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给沙特参与的基建项目带来了显著的不确定性和现实挑战。2023年10月爆发的加沙冲突,给IMEC项目带来了严重影响,导致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谈判暂停。沙特与以色列关系的正常化,原本是IMEC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前提。沙特王储公开表示,巴勒斯坦问题是核心,必须优先解决。
结果,IMEC项目进展缓慢。到今年上半年,美国和印度团队在沙特沙漠进行地形勘探时,就面临了高温和供应链问题。印度在IMEC中负责提供劳动力,阿联酋已投资23亿美元建设约旦段铁路,但项目整体推进依旧缓慢。近期以色列与伊朗的摩擦加剧,例如今年6月以色列打击伊朗目标后,伊朗威胁用代理人袭击海湾航道,这进一步增加了海湾地区航运安全的风险,直接影响了IMEC的稳定运营环境。
沙特意识到,选择美国主导的基建,其实是在赌地区和平。沙特还需平衡国内民众因加沙冲突对以色列回应的不满情绪,这对其与IMEC相关方的合作构成内部压力。除了地缘政治,项目本身也面临高昂成本、技术标准统一困难以及穿越沙漠带来的环境影响等挑战,比如需要使用耐热材料,同时也要考虑生态保护。
智库报告在去年4月就指出,IMEC可能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工具。但中东局势不稳、中国影响力强大,项目能否成功还得看。如果美国没法按时完工,沙特可能还得找中国补窟窿。
全球博弈,中东缩影
沙特在基建领域的选择,是当前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和大国间战略竞争在中东地区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各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权衡。IMEC被广泛解读为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反制,旨在构建一条绕过伊朗和土耳其的新贸易走廊。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就批评IMEC忽视了土耳其。埃及也担心苏伊士运河收入会受IMEC影响而下降。
沙特选择参与IMEC,也间接暗示其认可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美国维护这一体系的决心。毕竟中东石油仍然以美元结算。然而,中国“一带一路”在中东的投资并未停滞,2024年投资额大幅增长102%,沙特仍然是最大受益者,这表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依然强大。沙特王储视察新未来城时,强调太阳能和零碳目标,IMEC能融入这计划。
沙特的战略是不将命脉完全交予一方,而是两边下注以求安全。它利用各大国间的竞争,为自身争取更多话语权和利益,避免被卷入潜在的“新冷战”格局。这种多边合作模式也为欧盟和印度等参与方带来了贸易便利和对特定航道依赖的减少。红海地区面临安全挑战时,这条替代路线的价值就凸显了。
结语
沙特在基建选择中展现出的复杂而务实的战略,即在经济转型、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平衡等多重目标驱动下,采取灵活的“多边下注”策略。沙特的这一选择并非简单的“站队”,而是基于自身核心利益的深思熟虑,旨在最大化利用大国竞争带来的机遇,确保其在中东地区乃至全球舞台上的战略自主性。美国希望通过IMEC恢复在中东的话语权,阻挡中国贸易扩展;沙特则借此强化联盟,获取武器和技术,避免孤立。
近期数据显示,IMEC虽进展缓慢,但沙特投资40亿美元升级铁路,印度-阿联酋段协议也在推进。中东国家在石油主导下,需要权衡大国压力,优先军事与经济平衡。中国促成伊朗-沙特和解,美国提供核技术和武器,这些都增强了沙特在中东的话语权。沙特的选择,信号是它在玩大国平衡术,不想被卷入冷战2.0。
展望未来,沙特能否成功驾驭这些复杂关系,并实现其宏伟的经济愿景,将深刻影响中东地区的未来走向和全球力量的再平衡。这不只是基建项目的选择,更是一个国家在变局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体现。
热点资讯
- 2025-07-2980年代知名影星赵静
- 2025-07-20中国女篮迎战澳大利亚,张子宇缺席对阵强大主力阵容
- 2025-07-27明末渊虚之羽天赋系统全解析:流派搭配与进阶技巧
- 2025-07-04《胜利女神:妮姬》新老婆来了!小美人鱼黑色皮衣绝美登场!
- 2025-08-08中国罕见亮出战略底牌,大国重器同时亮相,让美国认清一个现实!
- 2025-07-29杨洋《凡人修仙传》定档:偶像派转型实力派的关键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