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金正恩下令全国大赦,一字不提朝韩统一,李在明早已做好准备

金正恩下令全国大赦,一字不提朝韩统一,李在明早已做好准备

发布日期:2025-10-09 21:58    点击次数:145

2025年下半年,朝鲜半岛上演了一场耐人寻味的“大赦对决”:朝鲜为庆祝劳动党建党80周年,宣布10月1日起实施大赦;而韩国总统李在明更以光复节80周年为由,一次性特赦83.7万人,规模创下历史纪录。

这场看似“赦免狂欢”的背后,却是两国截然不同的政治棋局,朝鲜试图通过大赦缓解劳动力短缺,韩国则借特赦清算政敌、拉拢盟友。

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前总统尹锡悦夫妇被明确排除在特赦名单之外,而李在明的亲密政治盟友、曾因贪腐案入狱的曹国等人却赫然在列。 这场大赦,早已超越了“人道主义”的表象,成为朝韩内部政治博弈的放大镜。

朝鲜此次大赦,延续了其“纪念日政治”的传统。 从历史来看,朝鲜曾在2012年金日成诞辰100周年、2015年光复70周年等重大节点实施大赦,每次均强调“仁德政治”与“对人民的关怀”。

而本次选择劳动党建党80周年这一时间点,既强化了执政合法性,也试图通过释放部分劳动力应对国际制裁下的经济压力。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内阁将负责安置获释人员到农业、轻工业等领域。 这一做法与2012年大赦类似,当时部分获释者被分配至生产岗位,以缓解局部劳动力短缺。

与朝鲜不同,韩国的大赦充斥着国内政治斗争的硝烟。 李在明政府特赦83.7万人,规模远超朴槿惠时期(2015年特赦6527人)和文在寅时期(2019年特赦5000余人)。

但名单的“选择性”引发强烈争议:一方面,前共同民主党议员曹国夫妇、亲文在寅派系的白元宇、尹建永等政治人物均获赦免;另一方面,前总统尹锡悦夫妇却被明确排除在外。

韩国在野党国民力量党批评此举是“政治交易”,旨在让获赦者“感恩戴德”。 就连执政党内部也有人担忧,特赦争议人物可能冲击李在明的支持率——名单公布后,其民调一度下滑近7个百分点。

尹锡悦与李在明的恩怨,为这场大赦增添了复仇色彩。 2022年总统大选中,李在明以0.7个百分点的微弱劣势败给尹锡悦。 此后,尹锡悦执政期间,检方对李在明及其盟友发起超300次调查,甚至导致李在明绝食抗议24天。

如今权力易主,李在明不仅拒绝特赦尹锡悦,还公开表示“若其因内乱罪被判终身监禁,必须牢底坐穿”。 而尹锡悦夫人金建希虽未被明确排除特赦可能,但李在明仅表态“未考虑赦免尹锡悦”,为后续操作留下余地。 这种针对性处理,被舆论视为政治清算的典型表现。

朝鲜在大赦之余,军事动作并未停歇。 近期,朝鲜加速研发驱逐舰、洲际导弹等武器,金正恩更公开宣称韩国是“敌对国家”,明确放弃“朝韩统一”目标。 这一表态与李在明在光复节致辞中“不寻求统一朝鲜”的立场形成呼应,反映出半岛双方对立态势的固化。

朝韩边境摩擦持续不断:8月,韩国军方以“朝方人员越界”为由向朝鲜一侧警告射击;9月,又对朝鲜商船实施警告射击。 这些事件显示,尽管双方均以“大赦”展现缓和姿态,但军事对峙的底色并未改变。

韩国特赦的经济意图同样值得玩味。 李在明政府声称特赦旨在“激活市场活力”,名单中包含部分中小企业主。但历史经验表明,单纯依靠特赦难以提振经济。 朴槿惠政府在2015年光复节特赦时,也曾尝试通过赦免经济犯刺激市场,终因缺乏配套政策而效果不彰。

此次李在明将经济诉求与政治特赦捆绑,被专家质疑为“逻辑偏差”。 若后续无实质性产业政策跟进,恐难真正缓解韩国当前的经济压力。

大赦背后的国际战略差异亦十分明显。 朝鲜通过特赦塑造“法治进步”形象,回应西方人权批评;韩国则试图以“团结”姿态向美国展示内部稳定。 李在明在特赦风波后迅速访美,与特朗普讨论国防开支及朝核问题,凸显其巩固美韩同盟的优先性。

而朝鲜则更注重对美直接博弈,近期甚至提出“与美接触”条件,暗示可能绕过韩国与美国对话。 这种外交路径的分歧,进一步削弱了朝韩通过大赦实现双边关系突破的可能性。#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