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美帝迟迟不动手?真相藏不住了!主动权在咱手里,这仗打不得

美帝迟迟不动手?真相藏不住了!主动权在咱手里,这仗打不得

发布日期:2025-07-21 08:40    点击次数:54

常有这样的声音:“全球赌徒都在等中美开战”“美国早想动手,2016年南海对峙就是明证”。这类说法看似言之凿凿,实则忽略了关键细节,甚至误判了当前局势。

作为长期关注国际战略格局的分析者,我认为中美是否开战的主动权早已不在美国手中,而是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

这一判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综合国力对比、战略威慑能力、战争成本计算等多方面现实因素得出的结论。

一、2016年南海对峙:中美实力此消彼长的转折点

要理解今天的主动权归属,必须回溯2016年的南海对峙。当时,美国“里根号”和“斯坦尼斯号”双航母战斗群闯入南海,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军舰,试图以军事威慑阻止中国对南海岛礁的合法建设。外界普遍担忧中美可能爆发冲突,但最终美军选择撤退,中国海军则通过大规模军事部署成功迫使对方让步。

为什么美国最终退却?

中国海军已具备区域拒止能力:2016年,中国海军三大舰队主力齐聚南海,052D型驱逐舰、094型核潜艇形成威慑,火箭军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进入战备状态。美国智库模拟推演显示,若美军航母硬闯,可能面临被击沉的风险。

中国展现了“敢战”决心:解放军首次公开宣布在南海进行实弹演习,并划设禁航区,表明“不惜一战”的态度。这种战略决心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战争代价。

但当时的主动权仍更多体现在“敢不敢打”的层面。真正让中国在博弈中占据上风的,是过去七年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领域的全面崛起。

二、今天的主动权:从“能战”到“控局”的质变

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后,中国军队迅速启动环台军演,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首次公开穿越台岛,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前出西太平洋,火箭军对台岛周边实施精确打击演练。更关键的是,美军航母战斗群不仅未敢靠近,反而从菲律宾海撤至日本以东海域——中国用行动划定了新的红线,而美国选择了遵守。

这种“控局”能力来自三个核心支撑:

1. 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成熟,美军航母不敢轻易靠近

过去十年,中国在南海、台海构建了全球最密集的反舰、反导、防空网络:

东风-26中程弹道导弹覆盖第二岛链,可打击关岛美军基地。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速度超过10马赫,现有反导系统无法拦截。

鹰击-21舰载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500公里,055型驱逐舰搭载后可对美军航母形成致命威胁。

空军轰-6K挂载空射弹道导弹,配合预警机、加油机,可在台海以东空域持续巡航。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兵棋推演显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军可能损失3-4艘航母,伤亡过万。这种代价让美国政客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2. 经济与科技“脱钩”风险倒逼美国谨慎

2023年中美贸易额达6754亿美元,中国连续7年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更重要的是,中国是全球13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沿线国家贸易额超2万亿美元。若中美开战,全球供应链将彻底断裂,能源、粮食、芯片等关键物资供应将陷入危机。

2022年俄乌冲突已证明,现代战争的“经济外溢效应”能让所有参战国付出惨重代价。美国虽想遏制中国,但无法承受与中国全面脱钩的经济损失。

3. 国内政治现实让美国难以承受战争代价

美国国债规模突破3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居高不下。2024年大选后,两党分歧加剧,联邦政府甚至因预算问题多次停摆。相比之下,中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仅1.3%,既保证军费增长,又未挤压民生投入。

这种“能打仗,更能发展”的模式,使中国在博弈中更具韧性。

三、主动权的本质:不是“想打就打”,而是“不想打就能不打”

有人可能会误解:“掌握主动权是否意味着中国随时会发动战争?”恰恰相反,真正的主动权在于既能遏制战争,又能应对战争。

2024年上半年,美国在菲律宾新增4个军事基地,其中3个靠近台海和南海;日本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中国定义为“最大战略挑战”;澳大利亚宣布将军费提升至GDP的2%,重点发展核潜艇。这些动作看似咄咄逼人,实则暴露了美国的焦虑——它越是拉拢盟友,越说明自身实力不足。

中国的应对策略是:以发展对冲对抗,以合作瓦解围堵。

与东盟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中国外贸总额15.1%。

中阿(阿拉伯国家)峰会签署3000亿美元合作协议,能源、基建、新能源全面合作。

中欧班列2023年开行1.6万列,占亚欧大陆桥总运量的80%。

这些数据表明,全球大多数国家拒绝“选边站”,更倾向于与中国合作而非对抗。美国再怎么拉拢盟友,也抵不过“一带一路”带来的经济机遇。

四、战争的代价:地球村的“不能承受之重”

网上有句话很现实:“中美开战,没有赢家,只有输家。”

2024年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已让全球油价上涨15%,小麦价格飙升20%。若中美开战,能源、粮食价格可能暴涨数倍。

中国是全球最大工业国和粮食生产国,美国则是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两国冲突将导致全球经济至少倒退10年。

核扩散风险:若台海爆发冲突,日本、韩国可能寻求核武器,全球安全格局将彻底失控。

美国智库“全球火力指数”评估,若中美全面开战,首月伤亡可能超百万,全球经济体系可能崩溃。这种代价,任何一个理性政府都无法承受。

主动权在握,更要保持清醒

回顾2016年南海对峙,中国展现了“敢战”的决心;今天的台海博弈,中国则展现了“控局”的智慧。主动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过去十年中国在军事、经济、科技领域的全面崛起换来的。

当然,主动权不等于“保险箱”。美国不会放弃遏制中国,周边国家也可能被裹挟选边站,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仍在增加。但正如一位老外交官所说:“真正的强大,不是让对手不敢打,而是让对手知道打了也没用。”

中国既要保持“能战”的威慑力,也要有“止战”的战略智慧。和平发展,才是人类最该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