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华谊兄弟拒付周星驰8610万,却损失800亿市值,这笔账怎么算

华谊兄弟拒付周星驰8610万,却损失800亿市值,这笔账怎么算

发布日期:2025-09-02 03:00    点击次数:114

前言

去年8月,华谊兄弟的股价跌到了2.92元。想想2015年那会儿,这家公司市值接近900亿,现在只剩下81亿。800多亿,说没就没了。

王中军开始变卖家产了,连梵高的画都卖了。这个曾经在圈子里呼风唤雨的大佬,现在得靠"卖画续命"。听着就让人唏嘘。

一个娱乐帝国说倒就倒,这真的只是运气不好吗?还是说,早在那次背刺周星驰的时候,结局就注定了?

华谊兄弟的"过山车"人生

从天堂到地狱,有时候真的只在一瞬间。华谊兄弟这几年的经历,活脱脱就是一部商业版的《大起大落》。#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数字最不会骗人。2018到2022年,华谊兄弟累计亏损74.23亿。股价从28元一路跌到2.92元,跌幅超过90%。

市值蒸发了800多亿,这个数字足够建800所希望小学。按照A股影视公司平均45%的资产负债率来算,华谊现在80%的负债率简直是在悬崖边上跳舞。

更让人意外的是,王中军这个曾经收藏梵高真迹的大佬,现在不得不四处变卖资产。3.7亿买的梵高《雏菊与罂粟花》,1.85亿的毕加索《盘发髻女子坐像》,说卖就卖了。

2024年以来,华谊兄弟还被曝出股权被拍卖,成为被执行人,甚至被限制高消费。王氏兄弟从豪宅搬到普通住所,开始在街边吃最普通的饭菜。

这种落差,比电影情节还要戏剧化。想想2015年那会儿,华谊兄弟还是娱乐圈的"教父级"存在。李冰冰、黄晓明、任泉这些大咖都是旗下艺人,连冯小刚、周星驰都曾是这里的"打工人"。

转眼间,风光无限的娱乐帝国变成了负债累累的"烫手山芋"。这种巨大的反差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深层次的问题?

其实,华谊兄弟的衰落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如果仔细回溯这家公司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早在2013年那个关键节点,危机的种子就已经悄悄埋下了。

那8610万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华谊兄弟的转折点,绕不开2013年的那次"翻脸"。《西游·降魔篇》票房12.48亿,按说是皆大欢喜的事儿。可就在分钱的时候,出了岔子。

周星驰那边说,当初口头约定过,票房超过5亿就额外分红。按这个算法,华谊得给1.77亿。结果华谊只给了一半,剩下的8610万直接不认账了。

理由很简单:没有书面合同。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可问题是,之前双方合作过《功夫》,都是这么操作的,从来没出过问题。

周星驰可能也没想到,这次华谊会突然"翻脸"。要知道,这8610万对当时市值近900亿的华谊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周星驰来说,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信任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讲,华谊确实赢了。法院最终判决周星驰败诉,华谊保住了那8610万。可从生意角度看,这一招"过河拆桥"的代价太大了。

整个圈子都看着呢,以后谁还敢跟华谊做纯粹的"君子协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胡智锋后来分析说,华谊的衰落反映了传统影视公司的战略失误。

更关键的是,这件事让华谊在业内的口碑彻底崩了。有制片人当时就说,影视圈里口头约定和邮件沟通太常见,华谊这一出,等于告诉所有人:没白纸黑字签字,说过也不算数。

这种"精明"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保护了公司的短期利益,实际上却是在透支整个公司的信用资本。商业世界说到底还是一个信用社会,失去了信任,就等于失去了未来合作的基础。

信任这个东西,丢了就捡不回来了

华谊兄弟可能以为,赢了8610万就是占了便宜。实际上,他们失去的远不止这些。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周星驰转头就去了光线传媒。

《美人鱼》33.97亿的票房,创了当时的纪录。光线传媒股价大涨,成了最大的赢家。而华谊呢?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本该属于自己的机会飞走。

更要命的是,王京花带着半个华谊的明星出走了。陈道明、刘嘉玲、胡军,这些能打的艺人一个个都走了。王京花的选人标准很简单:人品第一,实力第二。

华谊在采访中还硬撑着说"缺了谁都行",结果后来签的冯绍峰、杨颖这些,虽然红了,但口碑和实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些艺人为了走红,更擅长"炒作",在演技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王京花手下的明星90%都能爆红,且名声很好。她离开后,华谊签约的艺人大多数都面临丑闻缠身、热度忽高忽低的状况。

投资人也不是傻子。腾讯减持8000多万股份,阿里也跟着撤资。马云甚至公开表示,所有CEO里他最不看好的人就是王中军。原因很现实:签约一个文件比登天都难,找不到人。

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看看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人家的成功模式在于建立完整产业链和全球发行网络。韩国的CJ Entertainment通过内容出海和IP开发实现逆势增长。内容品质和商业诚信,这是立足根本。

反观华谊,在最需要稳扎稳打的时候,却选择了"去电影化"的盲目扩张。投游戏公司,做实景娱乐,搞什么电影小镇。王中军当时还信誓旦旦地说,未来20个小镇,光商标费就能卖20亿。结果呢?这些项目大部分都成了烫手山芋。

商场如战场,诚信是最大的武器

华谊兄弟的故事,其实就是一个关于"诚信"的商业教材。在这个快节奏的商业时代,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选择:是选择短期利益,还是长期信誉?

华谊选择了前者,代价是整个商业帝国的轰然倒塌。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信誉是立身之本。华谊为了8610万的蝇头小利,砸掉的是整个公司的信用体系。

这种短视行为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不仅失去了顶级创作者,还失去了投资人的信任。更可怕的是,这种"背信弃义"的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撕掉了。

反观那些活得好的公司,光线传媒、万达影视,人家在内容上死磕,在合作上讲诚信。市场是最公正的裁判,观众用脚投票,投资人用钱投票。

更值得思考的是,华谊兄弟的问题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还涉及到整个家庭的品德教育。王中军的儿子因为违法被判刑,王中磊的女儿因为不当言论被全网讨伐。"德不配位"这四个字,用在华谊兄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对比一下霍启刚和郭晶晶这样的正面典型,人家有钱但不奢侈,生活朴素,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做人的格局决定了做事的结局。

华谊兄弟的今天,其实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商业诚信的缺失,到战略决策的失误,再到个人品德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出了问题。这种全方位的崩塌,绝不是偶然的。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任何行为都有相应的后果。华谊兄弟在诚信上的"投机取巧",最终换来的是整个商业帝国的覆灭。那8610万换来的800亿蒸发,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结语

华谊兄弟栽了,栽在了"小聪明"上。8610万看着不少,可跟失去的800亿市值比起来,简直是芝麻换了西瓜。

商业世界说到底还是个信用社会。你可以赢一时,但赢不了一世。华谊的教训告诉我们,做生意最贵的成本是失去别人的信任。

现在回头看,如果当初华谊老老实实给了周星驰那8610万,今天的结局会不会完全不同?有些钱,真的是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