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米诺骨牌倒了?又一中企撤离印度,莫迪亲手砸掉世界工厂招牌
去朋友家吃饭,最怕的不是菜不好吃,而是吃到一半,朋友突然把桌子掀了,说碗是他的,锅是他的,连你刚吃进嘴里的那块肉,也得按市价吐出来。
魔幻吗?
把这个场景放大到国际投资,就是某些外企在印度的真实写照。
最近,一家叫保变电气的公司发了个公告,内容翻译过来就是:不玩了,累了,再见。
这家搞特高压的国之重器,十二年前雄心勃勃地杀进印度,想把那片电力荒地变成自己的南亚大本营。
他们带去的不是几台变压器,而是“技术+管理+培训”的全家桶套餐,属于喂到嘴里的那种。
结果呢?
十二年后,他们以不到投资额一半的骨折价,把亲手养大的印度子公司卖给了自己曾经的供应商。
这剧情堪称商业版《农夫与蛇》,或者叫《教会徒弟,师傅滚蛋》。
农夫好歹还落个身后名,师傅这是连裤衩都快被徒弟扒走了。
保变电气的故事,不是孤案,而是印度外资环境的一张切片。
这张切片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四个字:投资有毒。
很多人总觉得,印度手握14亿人的人口红利,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逻辑就像说一个饭店只要地方够大,就一定能成为米其林三星。
现实是,地方大可能只是个仓库,能不能开席,看的还是厨子、菜单和后厨规矩。
印度的规矩,就是没有规矩。或者说,它的规矩就是“我说了算”。
这套操作,已经不是什么商业秘密,而是一套流程化的“杀猪盘”。
第一步,画饼。
用“政策红利”把你引进来。
税收减免、贷款贴息、土地优惠,承诺得比热恋中的情侣还甜。
当年保变进去的时候,印度电网跟筛子一样,到处漏电,各邦政府嗷嗷待哺,对外资那是笑脸相迎,就差喊爸爸了。
外企一看,市场巨大,政策友好,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蓝海吗?
于是带着真金白银和核心技术就冲进去了。
第二步,喂猪。
在你建厂、投产、培训本地员工的阶段,一切顺利。
他们会让你觉得,你的技术正在改变印度,你的投资正在开花结果。
就像保变,不仅建了厂,还手把手带出了一大批印度本土工程师。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让你深度绑定,把你的供应链、管理流程,甚至核心技术都暴露给本地“合作伙伴”。
那个后来收购保变子公司的阿特兰塔,就是这么从一个外围供应商,一步步蹭到核心圈的。
第三步,磨刀。
等你彻底扎下根,增资扩产的申请就开始“系统繁忙”了。
保变的扩产申请,硬生生被拖了18个月。
与此同时,政府采购的天平开始公然倾斜。
明明你的产品质量更好,但对不起,我们有“本地保护”条款。
更绝的是,你亲手带出来的徒弟,拿着你的技术图纸,享受着政府补贴,反手就在招标会上用低价把你打得满地找牙。
这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太子监国第一天就把你给软禁了。
第四步,杀猪。
当你的业务被折磨得半死不活,资产严重缩水,现金流濒临断裂时,当初那个鞍前马后的“合作伙伴”就会带着一脸“惋惜”的表情,捧着一份侮辱性极强的收购合同出现在你面前。
不卖?
那就继续耗着,直到你一文不值。
卖?
那就打断牙和血吞,承认自己是来印度做慈善的。
这套组合拳下来,哪家外企顶得住?
从比亚迪的电动巴士项目被“安全标准不符”一脚踢开,到上海电气被欠款13.5亿美元还反遭索赔,再到上汽名爵陷入合资公司的控制权泥潭。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竞争,这是商战,而且是不讲规则的拳击比赛,裁判、观众、甚至拳套都是他的人,你怎么打?
有人说,印度这是在用市场换技术,壮大本土产业。
这话说对了一半。
市场换技术,好歹还有个“换”字,讲究个你情我愿。
印度的玩法是“技术到手,市场再见”,属于明抢。
更讽刺的是,它抢了也消化不了。
莫迪天天喊着“印度制造”,要做“下一个中国”。
但制造业这东西,不是在KTV里喊麦,声音大就有用。
它是个系统工程。
就像你想做一桌满汉全席,光会做一道拍黄瓜是没用的。
苹果的生产线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把总装厂搬过去,看起来是在印度生产iPhone了。
但本质上,这和搭乐高没什么区别。
最高精尖的芯片、屏幕、摄像头模组,这些“乐高积木”还得从中国、韩国、日本进口。
你印度干的,就是把这些积木咔咔一拼,装进壳子。
2024年底苹果零件厂一场火灾,直接让iPhone 16的核心模块生产线停摆,苹果内部报告的结论很直接:安全监管垃圾,技术人力白搭。
这就是真相。
印度的“高端制造”,很大程度上只是个“高端组装”。
它没有建立起深度的产业链配套。
一个螺丝钉你可能能在本地找到,但一个高精度的传感器,对不起,请进口。
这种产业基础,我愿称之为“瞎积薄发”,看起来热闹,一戳就破。
所以,印度所谓的“世界工厂”梦,从根上就有问题。
第一,它没有消费能力匹配。
一个世界工厂,最起码得是个大市场吧?
产品造出来得有人买单。
印度14亿人,听着吓人,但世界银行的数据说,月薪超过2000人民币的,不到1%。
你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比如保变的特高压设备,一年卖不出几台,因为客户根本付不起钱。
最后资产缩水到7000万,连清仓甩卖都费劲。
这就叫,有产能,没销路,原地破产。
第二,它没有制度信誉兜底。
资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也是最胆小的。
它逐利,但更怕不确定性。
今天给你的优惠政策,明天部长换届就可能作废。
今天签的合同,明天法院就能给你解释出花来。
这种把营商环境当儿戏的做法,就是在劝退所有想做长线生意的正经人。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有超过3200家外资企业撤离印度,股市资金疯狂外流,这不是“热钱割韭菜”,这是机构用脚投票,告诉全世界:此地不宜久留。
对于我们来说,印度的这番操作,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一面镜子,也是一个机会。
它告诉我们,人口红利不是万能的,制度红利才是。
一个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比什么都重要。
它也提醒我们,技术出海不能搞“裸捐”,核心的东西必须攥在自己手里。
别总想着“快种快收”,有些核心技术,宁可自己烂在地里,也不能轻易交给一个随时可能掀桌子的牌友。
如今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构,不是简单的从A地搬到B地,而是搞“去集中、多节点”的分布式布局。
这给了中国制造一个转型的契机。
我们没必要再沉迷于低端代工的虚假繁荣,而是应该沿着技术升级的路线,继续往上爬。
至于印度,它还在用第三轮激励计划的PPT,继续讲述那个“世界工厂”的迷梦。
只是台下的观众,走了一批又一批,剩下的,也都在悄悄打包行李了。
热点资讯
- 2025-08-04乾隆求诊,黄元御把脉后痛哭称没救了,乾隆却大笑道:重重有赏
- 2025-08-05吴谨言产后复出为何成娱乐圈最大悬念
- 2025-07-06韩娱圈“被遗忘女团”含泪逆袭夺冠,成员激动“跪地”感谢支持
- 2025-07-09亳州市足球小将将代表安徽出征国赛总决赛
- 2025-08-06新加坡世锦赛见郭晶晶夫妇 霍启刚为她当裁判感到自豪
- 2025-08-06水瓶座桃花爆发期攻略来袭事业爱情双赢秘籍快收好
推荐资讯
- 第25轮跑动榜: 周定洋13447米再次登顶, 达兰超过1.3万米紧随其后
- 简伊万卡正式介绍一下🤝
- 雷达流速计的功能是什么
- 湖南怀化叛逆孩子军事化训练营
- 预制菜争议不断,西贝否认用预制,期待行业更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