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红军连长泸定桥牺牲,战友苦寻60年为其找到亲人:要追认他为烈

红军连长泸定桥牺牲,战友苦寻60年为其找到亲人:要追认他为烈

发布日期:2025-07-21 09:03    点击次数:180

1935年5月29日,大渡河的水流湍急得能把石头都冲跑。泸定桥上,一个精瘦的红军军官突然抱起冒烟的油桶,像只灵活的猴子似的翻过栏杆。轰隆一声巨响过后,河面上只剩下几圈涟漪。机枪连的战士们红着眼眶往前冲,谁都没注意到他们的云连长就这么没了踪影。

这个纵身跳河的军官叫云宗连,那年才32岁。他老家在河南鹿邑,从小就是个文武双全的料。家里让他读私塾,他偏要偷偷练武;送他去洋学堂,他倒参了军。1928年家里骗他回来成亲,新媳妇王月英刚过门,这个不安分的主儿又跑回部队去了。村里人都说:"云家这小子,怕是拴不住的野马驹。"

谁也没想到这匹"野马"后来成了红军的宝贝疙瘩。1931年宁都起义时,他带着兄弟们调转枪口就投了红军。在反"围剿"战斗里,这个读过洋学堂的军官愣是带着敢死队冲垮了敌军三道防线,胸口别上红星勋章那会儿,师部炊事员老李还打趣:"云团长,你这勋章能换三斤猪肉不?"

长征路上,云宗连被编入陈赓的干部团。这帮人可都是红军的"尖刀连",专啃硬骨头。泸定桥战斗前夜,他在油灯底下给新兵示范怎么捆手榴弹,嘴里还哼着梆子戏。第二天冲锋时,这个爱唱戏的连长看见点燃的油桶,连个磕巴都没打就扑上去了。后来活下来的战士回忆:"云连长那纵身一跳,比他在戏台子上翻的跟头还利索。"

大河对岸,王月英正守着闺女过日子。自从丈夫跟着"红胡子"走了,村里闲话就没断过。有人说看见云宗连当了大官,也有人说他早死在战场上了。这个倔强的河南媳妇把闲话当耳旁风,把丈夫留下的军装照藏在贴身的荷包里。夜里哄睡女儿后,她总对着煤油灯嘀咕:"你个没良心的,倒是捎个信啊..."

这一等就是六十年。当年的新兵蛋子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革命,可谁还记得泸定桥上那个抱油桶的军官?直到1990年,已经离休的刘向三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听人提起鹿邑县有个"红军家属",记忆的闸门突然被撞开了。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子一拍大腿:"龟孙!当年跳大渡河的不就是云宗连嘛!"

几个老战友凑到一块,像当年打仗前研究地图似的捋线索。民政部的老袁翻出泛黄的花名册,最高检的老黄托人查档案,最后在鹿邑县一个破败的农家院里,他们见到了九十岁的王月英。老太太颤巍巍地从床头摸出个布包,里头那张泛黄的照片上,年轻军官的笑容依然鲜活。

"中啊,就是他!"刘向三的河南话都带着哭腔,"老嫂子,宗连兄弟是抱着炸药跳河的,给大部队开路..."话没说完,老太太的眼泪就砸在了照片上。她闺女云素勤后来跟人说:"俺娘哭得像个小孩,边哭边骂'你个憨货,逞啥能啊'。"

1992年冬天,民政部终于发下烈士证书。王月英把证书和照片并排放在堂屋供桌上,没出正月就走了。下葬那天,闺女按她嘱咐把照片放进棺材。帮忙抬棺的邻居后来说,老太太最后的表情"像是等着相好的闺女,透着股欢喜劲儿"。

如今泸定桥成了旅游景点,导游们讲起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偶尔也会提到"还有个抱油桶的军官"。桥头的纪念馆里,云宗连的军装照摆在角落,照片下方写着简单的生平。大渡河水日夜不停地流着,就像那些年王月英望穿秋水的等待,就像红军战士们永远向前的脚步。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