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别被误导,软银卖英伟达背后真正的野心

别被误导,软银卖英伟达背后真正的野心

发布日期:2025-11-24 01:19    点击次数:70

软银的投资逻辑,远超表面

大家都知道,软银最近又出手了,然后把最后3210万股英伟达股票卖了,结果换来不少现金,一共赚了58.3亿美元,而且这事等到11月财报才披露,很多人都觉得,软银估计是赚够了就撤,这看法有点简单了,所以我想聊聊,软银背后的投资逻辑,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深刻。

这不是软银第一次清仓英伟达股票,上一次发生在2019年,那时候同样卖在高点,然后一举套现,果然,软银一直喜欢快进快出,这半年里,软银的净利润飙涨,达到去年三倍有余,没靠卖手机,更没靠电信业务,主要就是投资愿景基金带来的回报,比如去年赚了约220亿美金,然后软银还分批卖掉T-Mobile股份,又收回91.7亿美元,由此可见,软银现在的风格特别明显,更偏好在上涨“见好就收”,资金抽离,随时准备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很多人根据卖掉英伟达股份就猜软银不看好AI,这种判断其实站不住脚,因为软银手上还牢牢掌控着安谋和台积电这两个关键企业,安谋负责芯片架构设计,台积电专做芯片制造,这两家公司是英伟达芯片的支柱,换句话说,虽然软银没直接持有英伟达股票,但它的影响力覆盖了英伟达核心环节,金融圈也有一句老话,“不一定需要持有股份,关键是掌握控制权”,软银其实是在控盘整个AI算力生态圈。

不只是英伟达,云服务商们买AI芯片,微软、亚马逊、谷歌这些巨头一掷千金,全都指向英伟达的核心产品,而软银手里的安谋和台积电,无论哪个环节被卡住,整个AI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软银其实像是那个“幕后玩家”,既不出面抢流量,也能高效掌控局面,除了买卖股票,更擅长布局供应链。

譬如最近“星际之门”超级项目,光投资额就高达五千亿美元,包括微软、甲骨文等公司领头,但实际使用的硬件还是英伟达的AI芯片,软银虽然卖掉了英伟达股权,但依然通过安谋和台积电,悄悄参与其中,这就有点像足球里的“间接助攻”,不是直接进球,却推动了整个赛事发展,这种“暗中牵线”打法,比单纯的股票持有更加灵活,也更加难以被复制。

软银的这种风格世界上并不多见,比如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和黑石集团,还在大量持有英伟达,他们偏好长期持有,追求稳定回报,软银却反其道而行之,习惯性就是快速进出,不沉迷某一只股票,更喜欢布局那些还在萌发期的新公司,包括OpenAI这种AI独角兽,等公司一旦做大,马上高位套现退出,这种策略不只是简单的“赚快钱”,更是对新技术周期、产业变革的敏锐感知。

美国的“AI芯片供应链法案”即将落地,政府补贴、政策红利纷至沓来,软银这时候恰好加码“星际之门”超级数据中心,顺势而为,既规避了单一企业的风险,也让资本流动变得更加顺畅,甚至软银还可以用腾出来的资金,跟政府的补贴形成杠杆效应,集中力量推动更大的系统性创新,就像下棋一样,不只是追逐“子”的价值,更盯着“势”的流动。

例如还有一组最新数据,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24年AI基础设施全球投资规模将突破2500亿美元,而AI芯片领域平均年增长率高达30%,软银分别布局在芯片、架构、制造三个核心板块,始终牢牢掌控着产业链上的主动权,这种全线打通的做法,不仅提升了资本利用效率,也扩大了产业话语权,比起只做股票投资,软银等于在行业里找到了自己的“主场优势”。

要分析软银的投资路径,也不能单看每一次股票买卖,更应该看它构筑起的资源网络,比如它投资的OpenAI、Arm、台积电、HashiCorp,再加上愿景基金布局的自动驾驶、大数据、健康科技等产业,这就是软银最大的“保险机制”,无论某个企业涨跌,整个投资组合都能通过互补协同获得增长机会,这在目前全球风险加剧的投资环境下,显得特别宝贵。

最后,其实软银当下卖掉英伟达股票,不是单纯为了回避风险,更像是为了抢占新一轮AI基础设施红利,把私人资本变成公共资金的催化剂,这种战略大挪移,比起传统投资人更具前瞻性,不过也留给我们一个未解之问,未来AI产业的增长中心,会继续由芯片厂商主导,还是由云服务商、应用开发者掌控,谁才是下一个“软银式赢家”,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