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高度决定世界的音量
世界很吵,道理难寻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场景:菜市场中,摊主与顾客为了几毛钱的差价争得面红耳赤,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网络世界里,仅仅因为对一部电影、一个热点事件的看法不同,网友们便在评论区唇枪舌剑,各种激烈言辞不断涌现,甚至演变成人身攻击。在这喧闹无比的世界里,争吵似乎成了常态,每个人都试图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 ,却鲜有人能静下心来倾听他人,去探寻真正的道理。
当我们被这无尽的喧嚣所包围,内心渴望一丝宁静与智慧时,不妨把目光投向那部历经岁月沉淀的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它就像一座蕴藏着无尽智慧的宝库,虽成书于千年前,却能为我们在这纷扰的现代社会中答疑解惑,指引方向,让我们在高处,觅得内心的宁静,看清世界的真相。
位卑言轻,真理蒙尘
翻开《资治通鉴》,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在地位卑微时,即便怀揣着真理,也往往难以被人重视。商鞅,这位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在入秦之前,不过是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的一名家臣。公叔痤深知商鞅的才能,病重之际向魏惠王极力举荐,称商鞅有治国安邦之才,可委以重任。然而,魏惠王却对商鞅这个无名小卒嗤之以鼻,认为公叔痤病糊涂了才会说出如此荒谬的话 。在魏国,商鞅空有满腹经纶,却因身份低微而得不到施展的机会,他的变革主张也被淹没在众人的不屑之中。
同样,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虽自比管仲、乐毅,有着非凡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才能,却只能在隆中隐居,躬耕陇亩。他常常与好友崔州平、徐庶等谈论天下大事,对时局有着深刻的见解,可周围人却大多对他的 “自夸” 不以为然,认为他不过是个狂妄自大的书生。那时的诸葛亮,就像一颗被埋没在尘埃中的明珠,无人识其光芒。他虽身处荆州这个乱世中的一隅,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却因没有显赫的地位,难以将自己的理念和才华展示给更广阔的世界。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那些身处低位的人,即便他们的观点和主张能够为国家带来繁荣、为社会带来进步,也常常因为缺乏足够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被无情地忽视,甚至遭到嘲笑和打压。这就如同在一片嘈杂的人海中,他们微弱的声音被众多喧嚣所掩盖,真理也因此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难以重见天日。
实力不足,才华受累
当一个人实力不足时,即便才华横溢,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甚至招来灾祸。在《资治通鉴》中,汉代的主父偃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主父偃早年家境贫寒,却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对纵横之术和诸子百家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一心渴望出人头地,施展自己的抱负,于是四处游历,向各诸侯国的权贵们毛遂自荐,希望能得到赏识和重用 。然而,现实却给他泼了冷水,由于他出身低微,又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持,在那个讲究门第和出身的时代,他的才华根本得不到认可,反而处处碰壁,受尽了冷眼和嘲讽。
后来,主父偃来到长安,直接向汉武帝上书。他的上书言辞恳切,见解独到,汉武帝看后大为赞赏,立即召见了他 。一番交谈后,汉武帝对他的才华惊叹不已,当即任命他为郎中,此后更是不断提拔,主父偃一时间成为了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主父偃也不负厚望,接连提出了 “推恩令” 等一系列对巩固汉朝统治有着重大意义的政策建议,成功地解决了困扰汉朝多年的诸侯王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
然而,主父偃在权势日盛之后,却忘记了自己的根基尚浅,行事变得愈发张狂。他凭借着汉武帝的宠信,肆意打压那些曾经轻视他的人,甚至不惜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收受巨额贿赂 。他的种种行为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和怨恨,最终,在赵王的告发和公孙弘的谗言下,主父偃被汉武帝下令处死,还连累了家族。主父偃虽有满腹才华,却因自身实力根基不稳,在权力的漩涡中迷失自我,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再看战国时期的范雎,他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才华出众,能言善辩 。一次随须贾出使齐国时,范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出色地应对了齐襄王的提问,展现出非凡的外交才能 。齐襄王对他十分赏识,甚至派人私下劝说他留在齐国,还赏赐给他黄金和酒肉 。须贾得知此事后,不仅嫉妒范雎的才华,还怀疑他与齐国私通,回国后便将此事报告给了相国魏齐 。魏齐听信了须贾的一面之词,勃然大怒,对范雎进行了残酷的拷打,甚至差点将他打死 。范雎好不容易死里逃生,改名换姓,在郑安平的帮助下逃到秦国,才得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成为秦国的相国。
这些历史人物的经历都深刻地表明,在实力不足时,才华不仅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可能因为他人的嫉妒、猜疑而给自己带来灾祸。就像一只羽翼未丰的小鸟,即便有翱翔天际的志向,在狂风暴雨中也难以抵御外界的伤害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轻人刚刚崭露头角,便急于表现自己,却忽略了自身实力的积累和根基的稳固,最终往往因为缺乏足够的实力支撑而遭遇挫折,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立足。
功成名就,一呼百应
当一个人历经磨难,终于功成名就时,世界对他的态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像《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马周,他早年孤苦伶仃,生活穷困潦倒 。为了生计,他曾在博州担任助教,可这份工作根本无法施展他的才华,他还因不拘小节、饮酒作乐而被上司责骂,最终只能无奈离职 。此后,马周四处漂泊,生活十分落魄 。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抱负,始终坚持学习,等待着机会的降临 。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贞观三年,当时天下大旱,唐太宗李世民心急如焚,诏令百官上书议论朝政得失 。马周的主人常何是一介武夫,不善言辞,更不擅长撰写奏章 。马周得知后,主动请缨,代常何起草奏章 。他在奏章中对朝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二十多条切实可行的建议,内容涉及民生、吏治、军事等诸多方面,且言辞恳切,条理清晰 。唐太宗看到这份奏章后,大为震惊,他深知常何没有这样的才能,便追问奏章的作者 。常何如实相告,唐太宗立即派人召见马周 。这一次,马周的才华终于得到了认可 。他与唐太宗交谈时,对答如流,见解独到,唐太宗对他的才华和学识惊叹不已,当场就任命他为门下省官员 。此后,马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仕途上一路高升,最终成为了宰相,成为唐太宗治理国家的得力助手 。
在马周功成名就之后,曾经那些嘲笑他、轻视他的人都闭上了嘴巴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建议,都能得到唐太宗的重视和采纳,朝廷上下对他也是敬重有加 。曾经那些认为他是 “酒鬼”、“无赖” 的人,如今都对他刮目相看 。他从一个无人问津的落魄书生,一跃成为众人敬仰的朝廷重臣,他的声音也从无人倾听变得一呼百应 。
再看王安石,他在未推行变法之前,虽然在文学方面已经崭露头角,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但其政治理念和改革思想在朝廷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他曾多次向宋仁宗上书,提出自己对国家治理的见解和改革主张,然而这些建议大多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宋仁宗的重视 。
直到宋神宗即位,这位年轻的皇帝渴望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锐意进取,他听闻王安石的才华和改革思想后,如获至宝,立即召见王安石 。王安石向宋神宗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变法主张,包括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 。宋神宗被王安石的雄才大略和改革决心所打动,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后来又升任宰相,全力支持他推行变法 。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他的地位和影响力达到了顶峰 。他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备受关注,虽然变法遭到了许多保守派官员的反对和抵制,但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他的政令依然能够得以推行 。曾经那些对他的政治才能持怀疑态度的人,在他成为宰相、手握大权后,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他 。他的观点和决策,能够左右朝廷的政治走向,影响国家的发展方向 。
沉淀自我,迈向高处
从《资治通鉴》的这些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们处于低位、实力不足时,世界往往是喧嚣且残酷的,我们的声音很难被听到,才华也可能成为一种负担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被现实打败,自怨自艾。相反,我们应该像那些历史上的伟人一样,学会在逆境中沉淀自我,修炼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境界 。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在众人的嘲笑与羞辱中,他没有选择冲动地反抗,而是默默咽下这口气,因为他深知自己的目标和抱负远不止于此 。他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与恶霸发生冲突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甚至可能断送自己的前程 。于是,他选择了隐忍,在困境中潜心钻研兵法,积蓄力量 。最终,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成为了一代名将,让曾经嘲笑他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境,可能会因为学历不够高、经验不够丰富、人脉不够广而在求职、创业等过程中屡屡碰壁 。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也不是急于向他人证明自己,而是要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不足,通过学习新知识、提升技能、积累经验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实力 。就像一颗种子,在破土而出之前,需要在黑暗的土壤中默默扎根、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成熟,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
当我们通过不断努力,让自己的实力和地位得到提升时,我们会发现,世界仿佛变得安静了许多 。曾经那些质疑的声音、嘲笑的话语都渐渐消失了,我们的观点和想法开始受到他人的重视,我们也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这并不是因为世界突然变得友善了,而是因为我们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琐事已经无法影响到我们 。
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各种误解与质疑,那些刺耳的声音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迷茫 。但请记住,不要让这些暂时的困境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不要因为他人的看法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方向 。正如尼采所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 每一次的挫折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磨难都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 。当我们在沉淀自我的道路上坚持不懈,不断攀登人生的高峰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喧嚣都已被我们远远抛在身后 。此时,我们站在高处,世界变得安静,我们的声音也终于能够清晰地传递出去,被更多的人听到 。愿我们都能从《资治通鉴》的历史智慧中汲取力量,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沉淀,不断前行,成为那个让世界倾听自己声音的人 。
热点资讯
- 2025-07-03民间故事: 樵夫放生母鳖, 大旱之年要背井离乡, 阿婆: 去打开枯井
- 2025-07-03美人成风(微小说)
- 2025-07-10福特探险者:旅途C位,高光永驻。在日常的街头巷尾,或是远方的山川湖海...
- 2025-07-11爱看《低调宗主》的你不容错过异界大陆好书合集,文笔极佳
- 2025-07-09《文起京华:新北京作家群作品精选》出版发行
- 2025-07-10疯了!马斯克新操作·花房姑娘娟子竟这样回应?
推荐资讯
- 广东新晋避暑顶流! 夏季均温约25℃, 被誉为广东的“天然空调房”
- 成名大作《我有七个神兽奶娘》,悬念重生的篇章,越追越发脑洞大开!
- 《文起京华:新北京作家群作品精选》出版发行
- 因为百团大战,彭总作深刻检讨,为何主席却说“很勉强”?
- 这就是命!男子拍婚纱照间隙在河边钓鱼,两分钟钓上一条四斤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