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深圳官方干了件大事,把一群老人的牢骚当成了宝贝

深圳官方干了件大事,把一群老人的牢骚当成了宝贝

发布日期:2025-08-18 14:13    点击次数:124

深圳官方干了件大事,把一群老人的牢骚当成了宝贝

有些事,再不做就真的来不及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光看那些高楼大厦、宽阔马路是看不出门道的,真正的根,都藏在那些亲手一砖一瓦把它建起来的人的脑子里。

你别说,深圳宝安区那帮人还真就想明白了,搞了个叫《宝安口述史》的玩意儿。这可不是什么官样文章,而是正儿八经地去找那些当年的开拓者,让他们坐下来,好好聊聊过去的事。

最近他们刚忙完第二季,时间线卡在1980年到1993年。那段时间,懂的都懂,正是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往特区猛冲的年月,也是老宝安县历史上最风起云涌的十几年。

他们找了20位老人,都是当年各个行当的亲历者。这些人一开口,乖乖,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活了。不再是教科书上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充满了汗水、泥土和人情味的故事。

听他们讲怎么在荒地上盖起第一批工厂,怎么为了一个项目审批跑断了腿,怎么在完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这些细节,才是深圳奇迹最生动的注脚。

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真正的精神内核,就藏在这些“闲聊”里。比如那句响彻全国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诞生在当年属于宝安县的蛇口。这可不是哪个大领导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在工地上、在码头边,被一群急着改变命运的人喊出来的时代最强音。

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叫“口述史”,是正经的历史研究方法。美国有个叫斯塔兹·特克尔的家伙就靠这个拿了普利策奖,他把普通人的战争记忆汇集成书,那冲击力比任何宏大叙事都强。因为,宏大的历史,最终都要落到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

宝安这个项目搞出来后,放到网上一看,好家伙,两百多万的点击量。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伙儿心里都憋着一股劲,想听听真实的故事,想知道自己脚下这片土地,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很多网友留言说,看着这些老前辈的故事,感觉自己的命运都和那个时代连上了。这种共鸣,千金不换。

他们还把这些采访剪成了一个专题片,叫《开路:宝安先行(1980-1992)》,听听这名字,多提气!路,就是这么开出来的。

现在,第二季刚收官,第三季的活儿已经马不停蹄地跟上了。

第三季要讲的,是1993年到2004年的故事。那十年,宝安正式撤县建区,深圳的城市化进程更是进入了疯狂加速的阶段。

想想看,深圳从一个三十来万人口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管理人口超千万的超级都市,这中间发生了多少惊心动魄、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的命运,被这股时代的洪流彻底改变?

这些故事的碎片,就散落在那些曾经的建设者、管理者、甚至是普通工人的记忆里。现在,宝安区政协和报社又在满世界找人了,希望更多的人能站出来,把自己的那段独家记忆贡献出来。

这事儿,说小了是给一个区修史,说大了,是在为我们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历程,保留下一份有血有肉的民间档案。

毕竟,再过些年,这批亲历者可能就讲不动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再想去听,可就真的只剩下遗憾了。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在于它有多高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深厚的记忆。能想到用这种方式去守护记忆,这事儿干得漂亮。